记诵,还是探究?
2018-11-08 17:13:1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记诵,还是探究?

——兼议大学之道

泰山学院文学院 刘凌

前段时间看电视。见外卖小哥力克群英、荣获年度诗词大赛冠军,惊叹之余陷入沉思:此中是否隐藏着某种中华文化密码?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,是否也与此有关呢?

博闻强记,的确是吾邦知识和教育模式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就将“博闻强识”视为“君子”特征。后来,更有“一事不知,以为深耻”(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)、“时无远近,事无巨细,必籍多闻以成博识”(刘知几《史通》)之类标榜。所谓“温故知新”,也只是对旧知的新理解和新应用,而不是对旧知的质疑、颠覆与创新。

此模式也体现于社会观和真理论。由先秦儒家奠定的“信而好古”、“畏天命、畏大人、畏圣人之言”、崇仰“先王之道”(孔子)的认识模式,不仅是回溯式的,而且是权威主义的。而具有平民和实践色彩的《墨辩》逻辑,虽较为切近科学思维,并在战国一度流行,但由于政统、道统、学统权威主义合谋一统天下,只能长期受压而失声。象屈原《天问》那种对自然、神话、历史现象的追问,王充《论衡》那种“问孔”、“刺孟”的勇气,也均如昙花一现。

诚如王充所言:作为知识传承主体的“世儒学者”,均“好信师而是古,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,专精讲习,不知难问。”(《论衡·问孔》)。后儒所谓“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”(朱熹)、“学贵有疑”(陈宪章),无非是在尊仰“圣人之言”前提下的解读、枝节之疑;韩愈《师说》所谓“传道授业解惑”,也不出此窠臼。这里根本不存在倾听实践呼声,具有理性、实证精神的质疑、颠覆与创新。

而由古希腊文化奠基的西方知识模式却有异于此。差不多与孔子同时的苏格拉底,就认为“智慧源自困惑”,谁有“困惑”说明谁有智慧。正是在解疑释惑过程中,才逐步接近真理。如他通过与人讨论何谓“道德”,“诚实”、“欺骗”是否符合道德,得出“道德就是道德”的结论。这不是定义和标准答案,而是让人回到道德的具体语境,作具体分析,而非笼统认定“诚实”是道德,“欺骗”是不道德。阿里斯托芬曾指出:“思考、观察、理解、怀疑、质问每一件事物”,乃是希腊精神之一(依迪丝·汉密尔顿《希腊精神》)。其后唯物辩证法不承认存在任何“最终的东西、绝对的东西、神圣的东西”,指出“一切事物的暂时性”,否定人的思维、行动结果具有“最终性质”(恩格斯《费尔巴哈论》),不正是对这种质疑精神的发展吗?西方科学范型的不断转换,不正得益于此吗?李约瑟难题“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? ”,钱学森之问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,是否也可从中窥见部分答案呢?

而在中国传统知识模式看来,知识和答案均固定不变,只需牢记,多者为优。当今有诸多大中学生知识大赛,以及古典诗词、传统文化大赛,都是对此的延续。所有大专辩论赛,都预设正反两种答案,而毫不顾及真理具体性和辩证性。甚至连“世界名校争霸赛”考题,也都是些鸡零狗碎乃至极为生僻的纯记忆知识,根本无法展现名校大学生智慧和风采。凡此荒唐设计,究竟要把青年学子和国民引向何方?

上述知识和教育模式,与吾邦经验性小农生产,长期超稳定社会结构,以及尊尊亲亲文化心理,均有密切关联。它也曾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,虽无重大科学发现和范型转变,却不乏能工巧匠和技术革新。然而,随着社会急剧变革,西方文明有力冲击,这一模式便越来越落后于时代。而权威主义的文化惰性,却又使它很难退出历史舞台。

中国大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较差,已是中外学界共识。这显然与上述知识、教育模式有关。大学教育似乎是中学教育的延伸:满堂灌,死记硬背;标准教材,标准试卷,标准答案;没有对教材的质疑和师生的平等讨论;不敢回应实践呼声和前沿课题。教师、学生满脑子陈腐教条,无暇也无力思考、探索问题。此弊文科专业尤甚。在智能时代,任何个体记忆,都难与智能记忆比高。教师大量占有知识的权威性必然降低,其优势仅仅在于揭示知识背后被遮蔽的问题和真理的能力。

自由思想,独立思考,乃是素质教育核心和创新前提,也是终身教育基石。爱因斯坦主张:“不是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,独立思考和学会工作是更重要的。”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·夏克特则称:“知识不是力量,思考才是。”这并不排斥博览和记诵,但正如章学诚《文史通义》所论,“记诵”乃“学问之舟车” ,而非学问本身。其目的不为炫耀和争先,也非多多益善;而是能由此提出并解决问题,导致知识增进和创新。为此,就需保有好奇心和探索热情,如雅思贝尔斯所说,“把追求真理当做一种内在需求”(《什么是教育》)。

    我们虽然无力改变陈旧知识、教育模式,却可以与其保持距离,不热衷举办和参与那些张扬记诵的知识大赛,而多搞一些以问题为中心的读书会和讨论会,并鼓励质疑与争辩。但愿我院师生都能保有探求真理的内在热情,和以实证、理性精神挑战、质疑权威的学术勇气;而非仅仅注目于分数、评优、晋升、就业、考核、评估等等急功近利目标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